唐菖蒲施肥不宜過多,盆土太肥,葉易徒長。整個生長期,花前一般需追施3次稀薄液肥,第1次在第2枚葉片展開后施用;第2次在孕蕾期(第4枚葉片抽出后)施用;第3次在花穗抽出后施用;ㄖx之后應再追施1-2次稀薄液肥,以促進新球發(fā)育。唐菖蒲缺肥表現(xiàn)為葉薄、葉鞘焦黃而起白點,這時應及時補肥。
唐菖蒲是需水較多的花卉,適時澆水、保持土壤濕潤是促使其多開花的重要措施。南方春季多雨,3葉前宜控制澆水,見干再澆,以促進根系生長。抽芽現(xiàn)蓄開花的時期,需水最多,每天或隔天澆1次水。如遇炎熱高溫,應及時噴霧增濕,降低溫度。雨后應注意排水,10月份起停止?jié)菜?/p>
球莖在4℃條件下萌動,20-25℃生長最好,凡一年中只要有4-5個月生長期的地區(qū)均可露地栽植,溫度高于27℃,生長受阻,花瓣易遭灼傷,低于10℃,生長緩慢。唐菖蒲不耐陰,是喜光、長日照植物,切花品種受光照影響甚大,日照充足則長勢茁壯,抗逆力強,花色艷麗而持久。但炎熱夏季,也要避免強烈陽光直射。
唐菖蒲常見的病害有球莖腐爛病、葉枯病等;常見的蟲害有薊馬、蛞蝓等。
球莖腐爛病是貯藏期經常發(fā)生的一種病害。染此病后,球莖表面會出現(xiàn)黃褐色稍有凹陷的病斑,四周出現(xiàn)黑色潰瘍狀,遇空氣口冷大時,病斑迅速擴大,長曲出現(xiàn)青綠色的霉層,導致球莖萎縮干硬。預防措施是,挖球莖時要細心,避免球莖創(chuàng)傷。收獲球莖后,最好先用冷水浸泡,再用酒精消毒后陰干貯藏,且使貯藏室通風、干燥,保持4-5℃的低溫。
葉枯病多從唐菖蒲下部葉片尖端開始發(fā)病,初為褪綠色黃斑,后期病斑干枯出現(xiàn)黑褐色霉層,7-9月發(fā)病較嚴重。預防措施是,栽種前剝掉球莖干枯鱗片,并用0.5%高錳酸鉀浸泡球莖15分鐘,進行消毒處理;蛟谥仓瓴“l(fā)初期,用1%等量式波爾多液或50%代森鋅粉劑1000倍液防治,8-10天噴灑1次。
薊馬,這種害蟲的成蟲和若蟲白天一般藏匿在葉腋間危害植株,陰天或夜間則爬到葉面上來危害葉面。主要食害植株的葉、莖和花,使葉片變色,花冠上留下灰白色的點狀食痕和產卵痕,導致花瓣卷縮。可采用2.5%溴氰菊酯乳劑400倍液噴灑防治。
蛞蝓,俗稱鼻涕蟲,是一種分布廣、食性雜的害蟲。成蟲和若蟲多蠶食植株的嫩芽、葉片,爬經處常會留下銀白色的痕跡?捎3%石灰水或100倍液氨水噴灑防治。
唐菖蒲以分球繁殖為主,也可通過切球、組織培養(yǎng)及播種方法繁殖。球莖壽命為1年,每年更新1次,即球在當年抽葉開花的過程中,便在花莖基部膨大形成新球,繼而原母球逐漸干縮死亡,新球底部生出子球,新球和子球即可取下另行栽植。通常新球第2年即可開花,子球需再培養(yǎng)1年才可開花,大量栽植小子球可用條播或撒播方法,當年即可獲得10-20克重的新球。切球繁殖需每部分都帶有一個以上的芽或部分芽盤。播種繁殖多用于培育新品種,種子宜隨采隨播。
唐菖蒲大體分為春花種和夏花種兩大類。華北、東北等地栽種的均為夏花種。夏花種又因其生長發(fā)育期長短不同,分為早花、中花和晚花3種。早花種,從栽種到開花一般需50-70天;中花種需70-90天;晚花種需90-120天。
唐菖蒲采用分批播種的方法,可以周年開花不斷。例如3月中旬栽種,則在6月中、下旬開花;7月上旬栽種,則在國慶節(jié)前后開花;9月栽種(選較耐低溫的品種),在室溫15℃以上條件下,可在元旦、春節(jié)開花;12月栽種(選當年生新球),在室溫15℃以上條件下,可在清明后到“五一”節(jié)期間開花。
適時剪取切花,能延長觀賞時間,宜在清晨剪取花穗,當花枝基部最底下的花朵含苞待放時剪取最好。家庭瓶插宜用與室溫相近的清水,加入0.1%食鹽和食糖,可延長觀賞時間,也可在水中加少量阿司匹林(500毫升水加1片),則可延長花朵開放時間。